教学科研

首届广东金融学院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指导讲座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

为助力我校研究生高效备战首届广东金融学院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及第四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校内赛,9月28日下午,国家金融学学院特举办专项指导讲座,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金融分析风险管理师于孝建主讲。各学院研究生参赛团队成员、指导教师代表参会,国家金融学学院副院长祝佳主持活动。

祝佳副院长首先介绍了主讲嘉宾于教授。于教授学术造诣深厚,业界经验丰富,不仅深耕金融科技领域,还担任浙江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行大学授课专家、广东卫视《观点财经》常邀嘉宾等职务。他指导学生获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实战经验丰富。

讲座中,于教授先梳理了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的历程。该赛事自2022年由清华大学发起设立后,2024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三届大赛队伍数创历史新高。今年赛事核心改革包括创新性增设“揭榜挂帅”主赛道,精选出15个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图像识别三大领域的赛题,并提供详实的脱敏数据资源,以解决学生在寻找数据方面的难题。此外,参赛队伍人数上限放宽至10人,相较于普通赛道的6人上限,进一步鼓励了跨学科合作。谈及参赛队伍与作品趋势,于教授指出,一方面,参赛队伍呈现多元化趋势,除普通全日制研究生外,MBA、工程管理硕士等在职研究生及博士生团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职研究生在实践经验和口才方面优势明显,例如,由华东师范大学MBA研究生领衔的参赛队伍,其作品聚焦于高频交易专用芯片,并与东方证券合作实现项目落地,最终夺得2023年第二届赛事冠军。另一方面,从作品趋势来看,赛事内容从早期的股票监控系统(HTML页面展示)逐步升级为区块链绿色金融平台、大模型智能风控系统等,今年“揭榜挂帅”赛道中出现了与保险相关的命题,且“落地应用”变得愈发关键,具备实际场景和数据支撑的作品更受青睐。

在备赛指导环节,于教授提出了以下实操建议:一是作品需具备“可视化”特点,开发demo(如简易APP、系统界面),避免仅依赖PPT进行展示;二是突出作品的“商业价值”,明确目标客户群体、市场空间,预估未来3年的营收利润,并清晰阐述盈利模式;三是强化“跨学科协作”,由金融学生确定需求,计算机学生负责技术实现,可借助大模型优化作品并模拟评委提问。此外,于教授分享往届金奖案例,如第三届区块链绿色金融联合风控平台,强调优秀作品需“问题导向清晰、技术支撑扎实、落地场景明确”。答辩方面,建议选口才好、熟作品的主答辩人,避免多人轮流讲解,同时参赛队伍应围绕“技术可行性”“推广价值”等问题提前准备应答,也可借助大模型预设问题。

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技术基础薄弱团队的备赛策略”“命题赛道与自选赛道的选择差异”“跨学科组队的沟通技巧”等问题积极提问,于教授逐一耐心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参会同学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不仅厘清了赛事规则与备赛重点,更明确了金融科技作品的创作方向,为后续备赛注入了强劲动力;指导教师也认为,讲座内容贴合实际需求,为指导学生参赛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指导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研究生参赛团队搭建了与专家交流的桥梁,更彰显了我校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创新的重视。后续,我院将持续为参赛团队提供备赛支持,助力团队在赛事中展现广金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金融科技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联系我们

    广东金融学院国家金融学学院 版权所有

    校址: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 邮编:51052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27号   粤ICP备05008840号